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谁来为实习买单?

更新于:2016-01-27|阅读 912|来源:南方日报

每年炎热的假期,伴随而来的都会是又一个火热的招聘高峰。几百家用人单位中绝大多数招聘能马上就业的学生;而前来寻求实习机会的学生却难觅“婆家”。用人单位为何冷落实习生?而一些参加过实习的大学生经常自嘲为“廉价劳动力”,现实中又是怎样的情况?

 

实习生好招不好用?

 

虽然在双选会举办之前的招展过程中,主办方已经向用人单位说明了本次双选会的两层内容:既可招聘2005届毕业生,也可聘用2006届毕业生开展暑期实习。可是从现场来看,前者居多,后者偏少。根据主办方的粗略统计,只有大约20%的用人单位有招收实习生的意向。

 

爵×体育用品公司在这次双选会上招收的全部是正式员工。“我们做的是体育用品的产品销售,需要招聘了就能立刻上岗的。实习生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成本太大了,教会他们怎么做之后,几个月后他们就拍拍屁股走了。难道我们还要再招一次?”该公司的李经理这样认为。

 

有这样想法的用人单位并不少。去年寒假期间,某房地产公司因为业务扩展需要招收新人,可是因为临近春节招工难,于是就尝试着在人才市场招收实习生。“我们也想让他们实习了之后表现好的话能够留下来,这样也不会浪费招聘成本。”该公司培训部为新招的大学生安排了两个星期的培训,让专业的业务主管人员讲授相关业务知识,还通过“一带一”老员工带训新人的方式,让新人在短时间内熟悉公司业务,尽快上岗。谁知道,培训过后不久两个星期,当新人们已经逐渐可以独立上岗的时候,学生们却称学期开始了,离开了公司。结果,不仅没有解决用工缺口,反而白白付出了招聘和培训成本。

 

实习生是廉价劳动力?

 

而大学生们却戏谑自己在用人单位里是“最底层”。在他们看来,实习生并不像正式员工,签了正式合同,有劳动法的保障;他们更多是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出现,暂时缓解一下用人单位用工难的困境。而一旦企业度过了“用工荒”时期,就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其解聘。

 

与同年级的其他同学相比,小林在找工过程中是个“失意者”,他本该去年6月毕业,但毕业的时候仍未觅到合适单位。因为没有工作经验,所以一面试就立即上岗的机会与他无缘,于是他只好在人才市场寻觅了一份有三个月实习期的工作,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当业务拓展员。公司并没有对整个实习期作出十分周密的安排,而是今天让他整理清单,明天帮主管复印材料,跑腿的活儿全让他干了。而说到实际业务,也没人指导,就让小林自己去市场上“摸索”拓展客户。好不容易跑了两个多月,小林也算是拓展了几个客户,马上就试用期满了,而就在这时,公司却以“业绩不突出,不符合公司发展理念”为由让他打道回府。

 

而其他一些事先交付了押金,之后血本无归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。有些企业不但不给报酬,反而要收取实习费,理由是为公司需要支付实习生的招聘和培训成本。这又引出另一值得讨论的话题:谁来为实习“买单”?

 

良性对接寻求双赢

 

而对于运作规范的企业来说,他们却真心希望能通过实习来招聘到合适员工。深圳市某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在这次双选会上招收的6个岗位全部都是实习生。该公司负责招聘的黄小姐告诉记者,之前通过网络招聘效果并不是很理想,所以也想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,先招收3个月实习期的实习生,通过培训之后希望能成为正式员工。据了解,该公司实习期间的薪水是按照正式员工工资的70%来计算,也即如果正式员工拿2200元左右的工资,那么试用期间就可拿到约1500元左右,另外还有住勤补贴之类。试用期间虽然没有社保,但是公司也会为其购买意外保险。“对于我们急切需要招人的公司来说,我们不想浪费太多时间,而是希望能一步到位。所以即使我们是招聘实习生,也是非常谨慎的。”

 

深圳某广告公司李经理告诉记者,什么单位需要招收实习生,这是根据不同公司性质和工作需要而定的。“拿我们广告公司来说,我们需要的是有创作经验、有创意思维的人,如果是一位大学生——当然,他可能是很棒的,但是检验他是不是很棒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,而我们没有时间来做这样的检验。”但是他对于“实习生是廉价劳动力”的观点又持否定态度,他认为企业的生存和营利靠的是长远的经营策略,而并非廉价的人力成本;一个公司如果只是靠“压榨”实习生的短期方式来发展,那是不可能运营成功的。

 

用人单位有苦衷,实习生有怨言。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对接?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认为,对企业来说,用好实习生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效益,有助于企业物色优秀人才;对于实习生来说,积累了工作经验,也提升了自身在劳务市场上的身价,这是两全其美的事。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郑主任提醒,求职者在实习之前,最好选择一家比较规范稳妥的实习单位,与企业签订一份书面协议,以便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,避免沦为个别用工不规范单位的“廉价劳动力”,甚至上当受骗。